手动轮椅车的可折叠设计体现在哪里
手动轮椅车的可折叠设计是其便携性的核心,通过对车架结构、连接部件和关键组件的模块化拆分与联动设计,实现 “体积大幅缩小、便于收纳 / 搬运” 的功能,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部位和设计逻辑上:
手动轮椅车的可折叠设计是其便携性的核心,通过对车架结构、连接部件和关键组件的模块化拆分与联动设计,实现 “体积大幅缩小、便于收纳 / 搬运” 的功能,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部位和设计逻辑上:
一、核心折叠结构:车架的 “多维度可动设计”
车架是折叠功能的基础,通过铰链、卡扣、滑轨等部件,实现 “横向收窄、纵向缩短” 的双重折叠效果,常见结构有以下 3 种:
1.交叉式(X 型)折叠车架
设计原理:车架主体由两组 “交叉金属杆” 组成,杆的交叉点通过可旋转铰链连接,两侧车架通过 “弹性卡扣” 固定展开状态;折叠时,按下卡扣解锁,双手向中间按压两侧扶手,交叉杆会绕铰链旋转,使车架从 “展开的矩形” 收缩为 “扁平的 X 型”。
核心体现:是最主流的折叠设计,折叠后横向宽度可从 60-70cm 缩小至 25-35cm,纵向长度从 110-130cm 缩短至 60-80cm,且折叠过程无需拆卸零件,10 秒内可完成。
适用场景:家用、出行(如汽车后备箱收纳、公交 / 地铁携带)。
2.侧折式(单边折叠)车架
设计原理:车架一侧为固定杆,另一侧为 “可翻转的活动杆”,活动杆与座椅框架通过翻转铰链连接;折叠时,先将座椅垫取下(部分款式为固定软垫),再向上翻转活动侧的车架,使两侧车架贴合,实现横向收窄。
核心体现:折叠后厚度更薄(约 15-20cm),适合狭窄空间收纳(如衣柜、楼梯间),但纵向缩短幅度较小,更适合短途搬运。
3.拆分式(半折叠)车架
设计原理:车架分为 “座椅框架” 和 “轮轴底座” 两部分,两者通过快拆卡扣连接;折叠时,解开卡扣,可将座椅框架与底座分离,底座部分可进一步交叉折叠,座椅框架单独收纳。
核心体现:拆分后重量更轻(单部分重量 5-8kg),适合力气较小的使用者或上下楼搬运,但折叠步骤略多,需注意零件丢失。
二、关键组件的 “适配折叠设计”
除车架外,轮椅的扶手、脚踏、靠背等组件也会配合折叠动作设计,避免折叠时 “卡壳” 或 “体积冗余”,具体细节如下:
1.可翻转 / 拆卸扶手
设计逻辑:扶手是影响横向宽度的关键部件,常见两种适配设计:
① 翻转扶手:扶手与座椅框架通过垂直铰链连接,展开时扶手水平固定,折叠前可向上翻转 90°(贴合靠背),减少横向占用空间;
② 快拆扶手:扶手底部装有按压式快拆按钮,按下按钮可将扶手完全拆下,进一步缩小折叠后的宽度(适合超窄空间收纳,如飞机行李架)。
2.可调节 / 折叠脚踏
设计逻辑:脚踏若固定,会在折叠时突出,增加纵向长度,因此常见两种设计:
① 可翻转脚踏:脚踏板与连接杆通过旋转轴连接,折叠时可将脚踏板向上翻转至与小腿贴合,或向下翻转至与地面垂直;
② 可伸缩脚踏:连接杆为 “多节套管结构”,可向内收缩(长度从 20-30cm 缩短至 10-15cm),避免折叠时脚踏突出。
3.可后倾 / 拆卸靠背
设计逻辑:部分轮椅的靠背框架通过角度调节铰链连接,折叠时可将靠背向后倾斜 15-30°,使整个轮椅更贴近地面,降低折叠后的高度;部分轻便款轮椅的靠背甚至可完全拆卸(通过卡扣或螺丝),进一步减轻重量和体积。
三、细节优化:提升折叠便利性与安全性
为了让折叠操作更顺畅、收纳后更稳定,手动轮椅还会在细节上做优化,体现 “人性化折叠设计”:
折叠锁定装置:折叠后会自动弹出 “安全卡扣” 或 “锁扣”,防止轮椅在搬运过程中意外展开,避免倾倒;展开时需手动解锁,确保使用时的稳定性。
轻量化材质适配:折叠车架多采用铝合金或碳纤维材质,重量轻(整体重量 8-15kg,部分轻便款仅 5-8kg),即使折叠后也便于单人搬运(如拎起放入汽车后备箱)。
收纳辅助设计:部分轮椅折叠后会预留 “手提凹槽” 或 “肩带挂钩”,方便使用者手提或肩背;还有的会在车架底部设计 “滚轮”,折叠后可像行李箱一样推行,减少搬运负担。